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王振耀:探索理性公益之路

王振耀:探索理性公益之路


导语

7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应邀参加“2020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并在“探索理性公益之路”圆桌论坛环节就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公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探索理性公益之路参与对话。

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圆桌对话——探索理性公益之路

以下为圆桌对话环节中王振耀院长发言摘录

公益探索道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振耀

关键是公益行业如何能和中国国情相适应。从实践来看,将来理性公益要突出,就要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

比如本次疫情应对中,公众一开始时对红十字基金会产生了一些质疑,但是在捐赠的时候还是想捐给红十字基金会。虽然大众对红十字基金会有些质疑,但是大额捐赠合适的接受单位仍是红十字基金会。就是因为其有能力来接受捐赠并消化服务。所以说理性公益,或者整个中国公益事业下一步发展方向,一定是聚焦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面。这可能会成为未来我们建立评价体系和整个认定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1594887315_79119177.jpg

公益组织和机构怎样既能够获取管理费,同时还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王振耀

公益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公益组织的专业化和商业组织的专业化是不同的。因为公益组织与商业组织最大的区别点就是公益组织的目标是非盈利的,而且公益组织一定有它自己的使命,所以公益组织不能以效率为第一。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来谈专业化、职业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公益组织的收益其实50%左右是来自于政府采购服务,30~40%是来自于收取的费用,剩余的15%左右是来自于公益组织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所以公益组织主要解决的是市场和商业的失灵,公益组织是解决政府不好解决、社会企业不能解决的那一类问题。当然,它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信息公开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按专业、按领域制定各种指标。 

公益组织评价体系、奖惩规范应该如何设立?

王振耀

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其实是牵扯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综合协调、综合平衡问题。一般来说,公益组织做的事有自己的标准,因此评价不要先简单地把它变成一个投票。

价值第一位的是一定要以不同类型的专业分工为基础,有的有数量指标,有的有社会价值的指标,有的有人文精神的指标,这些很多指标都不要一刀切。公益组织的评价最好是有一个系统性的评价,不是单一指标的评价。

第二,国际社会上政府采购量都很大。慈善机构其实大概有将近一半的资金,有的国家甚至还要多一些,都是来源于政府采购。很多不容易通过效率来定指标的地方,往往是政府采购的内容。所以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政府的评价指标。

第三,经验性的说法,公道自在人心。理性公益组织评价,最重要的是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基本导向,真正要快速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1594887329_2030422506.jpg

信息来源于:华声慈善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