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将走向何方?
无论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冲突,都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社会。寻求积极社会效应的影响力投资,正成为新的方向。
社会影响力投资在2007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先提出,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更追求积极、可衡量的社会价值及环境影响,在中国影响力投资被称为“义利并举”的投资事业。
2020年7月25日,由小草资本发起的“资本向善——影响力投资共创坊”在上海举办,会场线下及全球线上参与的小草资本共创伙伴共110人。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谷卓然总监担任主持人。她介绍,“在中国影响力投资历史上,这将是一件里程碑的事件。公益界和投资界第一次坐在一起面对世界共同的挑战,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人第一次坐在一起,为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本的力量;海外投资人和中国投资人第一次坐在一起推动全球影响力投资领域建设。”
在共创坊的致辞中,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成员马蔚华,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敦和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越光,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似想法——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联合国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这一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成员,马蔚华介绍,要实现这一目标,每年的资金缺口有3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可以依托慈善信托与政府投入,另外三分之一,则需要依靠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发展金融来解决。他提到,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投资已经呈几何性增长,而近一二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向善趋势也十分明显。“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有巨大潜力。”
徐永光的发言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的观察中,全球影响力投资的安全性、资金回报率都高于一般市场投资。这恰恰符合经济学中的“短缺经济理论”,简单来说,即供给有限,需求非常大。而中国,则是影响力投资的巨大蓝海。究其原因,正是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涉及教育、养老、环境等多个领域。
影响力投资强调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影响,这与公益行业的愿景契合,近年来,它也被先行者在公益行业大力推广。那么,影响力投资是否仅仅是公益组织要做的事?
陈越光提到,这是社会认知中的一个误区。瑞银(UBS)调查显示,中国约74%的投资者希望,未来十年影响力投资可以成为新的投资准则,在英美,这个数字只有32%。这意味着,投资界对影响力投资的认同很有基础。但现在看来,他们对影响力投资的发声还不够,这使得社会误以为,影响力投资只是社会组织在做的事。
“而且,影响力投资最终要影响商业发展的方向。”陈越光主张,影响力投资的市场主体应该发出更多声音。陈越光认为,影响力投资之所以最初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正是因为基金会有着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敏感,和希望通过投资来撬动社会进步的期待。
国内基金会如今已有8000多家,年度捐赠收益700多亿,年度结余资金大概100亿。“中国基金会在资金层面上,正由单纯的筹资机构,走向筹资、投资双向发展的道路。在投资上,它们的需求正在由程序合法、本金安全,朝着程序合法、本金安全、符合影响力价值标准三个指标并行发展。”基于此,他希望,影响力投资领域多多关心、支持基金会的投资需求。
致辞后,全球善学研究发起人何日生、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AVPN亚洲公益创投网络中国顾问王倩雯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何日生结合对善学的研究,介绍了善在东西方的差异。他认为,西方追求唯一和至高的善,而中国对善的认识多有不同,儒家讲“和善”,道家讲“上善”,佛教则讲“共善”。他重点阐述了“善经济”的概念。在他的定义下,基于利他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即是‘善经济’,它不仅指慈善经济,基于利他动机的经济活动、商业活动,与为社会创造出良善结果的经济行为都包括在内。“善经济包括动机的善、过程的善、结果的善。”
何日生认为,中国善经济的关键,利他是根本,和合是手段,也是中国经济的智慧。大家一起生存,共享共荣,最后达到共善,是中国善经济呈现出的特点。
傅昌波则首先分享了对社会的观察,他谈到,新冠肺炎疫情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燃点,而贫富差距鸿沟则到了断点。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实现,挑战很大。
他认为,公益与政府都受到意志的一定影响,能对资源实现最高效率配置的,依然是市场。面对现状,他也给出了建议:引领社会价值投资;进化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转变或创办社会企业;开启战略慈善、催化式慈善。
王倩雯主要介绍了AVPN对亚洲五国57家开展影响力投资的机构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特定人群投资偏好的改变,以及日益显见的商业回报,带动了影响力投资需求的增长;然而,对影响力投资的性质和所采取的战略缺乏清晰度,导致了对“影响力”的滥用,对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期望开展影响力投资的投资者在亚洲面临更多障碍,如法规基础有限和行之有效的市场环境缺失。
AVPN认为,既然各国投资者动机和偏好不同,就应该考虑他们的不同投资方法,避免标签化。同时,投资者应该寻求合作,参与到合适的资本供需匹配解决方案中,为建立强大的影响力投资生态系统做出贡献,并促进生态系统中各方达成共识。
共创坊设立了两场圆桌论坛,分别围绕“投资向善”和“科技向善”两个话题展开讨论。
第一场圆桌论坛是来自美国,香港及中国内地的二级市场资产管理人对话,博时基金ESG可持续发展 ETF 基金经理万琼、香港云杉基金徐博、摩根大通可持续发展执行总监 Leung Yvonne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即ESG投资已经成为主流。其中万琼提到,ESG是投资基本面的有效补充工具,可以使对投资标的的理解更加立体有效。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匡冀南作为圆桌嘉宾,也对ESG表达了乐观态度。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律已经被打破,企业品牌建设要走进公众心里,回馈社会几乎是唯一道路。他也呼吁,相关话题应该走出精英的圈子,为大众认知。
第二场圆桌论坛是来自私募股权基金,科技公司及基金会的伙伴对话,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北高峰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恩伯、安迅科技创始人饶翔、玛娜数据科技发展基金会发起人张唯分别分享了机构经验,并对“科技向善”的话题达成了共识,即科技不分善恶,方向是以人为本,重点是人如何引导科技向善,并建立科技向善的生态体系。
“数据科技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要解决社会观念和社会建构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要解决人的进步和发展问题,这是我们的使命。”张唯在总结中说道。
共创坊现场展示了目前国内领先的多个影响力投资资产,包括扶贫与普惠金融领域的“中和农信”、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的“登龙云合森林学校”、解决科技弃民问题及无障碍信息领域的“深圳联谛”、可持续食品与农业风险投资机构“Bits x Bites”及可持续消费时尚等领域的企业等。国际公益学院教授、原福特基金会资深项目官员何进对影响力资产的社会价值进行了点评,共创嘉宾们围绕不同领域的影响力投资机会进行探讨,并在会后的问卷调查中反馈了对特定投资领域及投资类型的关注,贡献了宝贵的研究价值。
小草资本董事、敦和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助理乌旸丹丹女士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小草资本自蓝剑先生创立伊始就带有“公益、伙伴、投资”的基因,2020年的新冠疫情促使我们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及影响力投资领域。小草资本将参与影响力投资的价值认知体系研发,投资影响力资产,赋能共益企业,呵护领域生态,推动领域建设,发挥影响力投资中投资人的影响力,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类福祉的实践中,体悟影响力投资中的中华文化与慈善文化,为全球影响力投资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信息来源于:善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