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辉煌“十三五” 亮丽成绩单 ——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巡礼

辉煌“十三五” 亮丽成绩单

——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巡礼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民政事业托底民生、维系民心、聚合民意。

  “十三五”期间,国家民政事业立足改革发展,紧扣人民关切,聚焦脱贫攻坚,使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多元,社会服务更具活力,推动民政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

兜底保障全覆盖

  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底线制度安排,也是各级民政部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实现了“应兜尽兜”。在此基础上,截至目前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也已全部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了吃穿“两不愁”目标。

  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各级民政部门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针对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全面落实救助保障政策,做到了“应养尽养”“应救尽救”;针对残疾人群体,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到了“应补尽补”“应助尽助”;针对农村“三留守”人员,落实各项关爱服务政策,做到了“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养老事业大提升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达3.8万个,同比增长10.4%。同时,各类机构和社区共有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根据调查显示,居家养老目前仍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在此基础上,“家庭养老床位”新理念应运而生。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将专业化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成为一大趋势。

护苗建圃显成效

  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包括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也已纳入“十四五”规划,成为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的重要阵地。

  2016年至2020年,全国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26.4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4万人次。全国5.6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67.5万名村(居)儿童主任作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主力军,正在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6万名,较“十三五”初期下降28.6%,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初步搭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社会救助更主动

  近年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城乡低保已覆盖4426.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同比增长8.6%、11.7%;城乡特困人员共计477.7万人,城乡基本生活标准分别同比增长9.2%、12.2%。

  针对下一步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计划将从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发展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5个方面入手,以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目前,民政部已经陆续公布了全国各级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针对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民政部将把走访发现需要救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推动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

社会组织管理更透明

  近日,民政部公布了2021年首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彰显了对非法社会组织零容忍的态度。

  自2018年起,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集中整治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非法社会组织1.4万余个。此后,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工作由集中整治转为常态化治理,公布名单正是常态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