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2018中国公益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在年会第一篇章“企业家时代担当与引领”中,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17-2018年度亚布力论坛轮值主席丁立国以《改革开放四十年 企业家精神再出发》为题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年 企业家精神再出发
公益慈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有其精神文化基础。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更将仁爱的对象扩展到天地万物。《大学》提出家国天下的思想,更是影响了一代代中国有志之士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传统,推动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以仁为基础,建构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方式。历史上,民间也有很多自发的社会公益行为:古代乡绅办义学等行为,都是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当下,习总书记也提出“万企帮万村”,先富帮后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也多次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的内容。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改革开放当中我们德龙参与了26年。18年前,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那时在事业不断扩大发展时,我遭遇了一场车祸,在病床上躺了110天,我开始有时间静下来思考事业的社会意义,思考如何才能让生命在世界上留下美好的印记?当时我曾想,如果有一天再站起来,我要改一下公司的名字,改完后这个名字就一直用下去。病愈后,我就把公司名字从自己的名字(立国集团)改为德龙集团。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德,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立德,成为德龙集团的核心价值。“以德立身,靠德打天下,对外诚信经营,对内关爱员工,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让他们活的更自由、更有尊严。”十几年来,我们始终坚守着这个愿景使命价值观,“德”根植在每一个德龙人的心中。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文化做支撑,当你遇到困境、遇到挫折、甚至遇到诱惑,你拿什么去坚守?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民营制造企业,德龙集团时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全面打造绿色德龙、创新德龙、精益德龙、幸福德龙,立志为钢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治理环境,我们应该率先去垂范,因为这跟我们的行业背景有关系,钢铁是高耗能产业。对于历史形成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等,我们很难去改变,于是德龙选择了自我变革,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2012年以来,德龙在环保治理方面投入了30亿元,转型升级,建成了全国首个钢铁企业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申请4A级,德龙成为国家的首批绿色工厂,也是环保部树立的标杆企业,赢得了政府、行业、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现在,每年到德龙参观学习的全国的同行、政府官员、和各类组织,也将近2万人次。德龙的绿色工厂、环保实践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钢铁企业的认知,对钢铁行业乃至对工业企业的绿色环保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我想,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承担首先要使自己的企业,与城市、与社会和谐共处,共生共荣。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2010年9月,我和我的太太发起创建了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希望能专业化、体系化的做公益,而不仅仅只停留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层面上参与公益。我们和理事会的一些理事是从商业转型到公益,商业的成功模式对公益的运作是有借鉴的。慈弘团队这些年扎根在乡村,静定专精的做教育公益项目,之所以运作得好,跟最初的定位也有关系。我们做实业不盲目强调做大、做规模,而是做优、做长,那么慈弘也一样,不强调做大,但要做到专注、专业、持久。每年,我和我的家人、孩子都要到乡村去做项目执行的工作。在乡村学校的实地调研和项目验收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的感悟。我的孩子每年也跟着团队下乡,他们学习做社会调研、做社会问题分析,也学会了从表面的现象看问题的本质,我特别欣慰。对我触动最深的是,去年,我去了贵州纳雍县的新联小学,快到村小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学了,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在山路上走,我当时就随机问了一个小孩子,你们图书角的书,你读了么?小学生说:读了,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本书《生活是什么》,这是一本法国获奖的儿童哲学绘本,是阅读成长计划项目中三年级图书角的图书。我就问他,你说生活是什么?这个学生的回答,让我特别震撼,也很感动,他说:生活是自信和梦想。一个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说出这样的有分量的话。我想,一个个图书角,一本本好书,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吧:开启山村孩子的视野,沉淀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的理性精神。
8年来,阅读成长计划的项目学校已经达到1200所,把优质的适龄好书送到乡村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只是第一步,阅读伴随成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益行动中,传递公益精神,更重要。每一个乡村班级的图书角都是由学生志愿者自主管理的,给孩子们赋权增能,培养乡村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实现志愿者和受益人的角色转化。现在,每天有超过22000名学生志愿者在为班级的同学提供志愿服务,志愿者精神在乡村扎根、爱在乡村传递。学生们在阅读成长计划这个项目里,获得普惠时,也成为项目的管理者、参与者,成为公益的一份子,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公益要给所有的参与者赋能。在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有我们的创可乐项目,这个项目完全由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教学服务,他们来自清华大学、北大、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京高校,5年来,也有超过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汇聚在慈弘。慈弘幸福课则汇聚了30多名专家志愿者,还有701名乡村教师志愿者,大家在这个教师发展共同体中,共同探索儿童社会情感培养和乡村教师发展的专业路径。在慈弘汇聚着几万名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一个人的善心善愿可以称之为慈善,而公益则需要调动、激发社会参与,推动社会进步,让整个社会更温暖,更有善意。一个优秀的社会组织要让公益的参与者、受益者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
我们德龙全体员工一万多人也都是公益行动的志愿者,德龙有一个制度:《志愿者轮岗制度》,现在,这个制度也被很多企业拿去参考学习。大家自主报名参与到慈弘的一线乡村教育项目的执行中,报名的太多,现在很多员工都排在了两三年后才能到乡村去。我鼓励员工和管理者身体力行践行公益,我们优秀的员工会到一线工作,犯错误的员工也要跟着慈弘下乡工作,亲身体验。公益带给整个公司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志愿者行动和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公益文化。这么多年的公益之路,我想,公益它唤醒了每一个人人性的原本,回归自己原初的善、慈悲、珍惜,还有感恩。这也更加策励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也唤醒和激活更多的人,一起践行慈善公益,让这个社会更温暖、更湿润。
公益组织的项目想要做的持久而深入,并产生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有推动,离不开与政府的协同合作与政策推动。在这些年的公益参与和公益行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认同,和大家共同推动项目的发展而带来的效率和改变。首先,政府认同的是公益组织的项目在解决真实的问题,而且,专业、有效,有了以上两点,大家就有了一起行动、推动改变的基础。
这9年,慈弘项目体系累计受益的乡村师生和城市流动儿童已经超过120万。我们希望,未来在这个平台上,能汇聚更多人的爱心,实现爱的传递。
现在,企业家参与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主流。企业家的公益参与也给公益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商业出身的人,更注重公益项目对社会问题的聚焦,注重项目的执行管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效率,注重专业性。目前,公益慈善的捐赠,大量的善款还是沉淀在散财式的项目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贫政策、政府的投入,越来越多的散财式项目在未来有可能会被政府投入的社会福利取代,而社会组织做散财项目也需要更专业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机构诚信体系化的建设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参与公益,我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将专业的管理经验、在商业领域历练出的对效率的追求都带入公益领域,以此促进公益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企业家也应将创新精神带入到公益领域,更注重公益项目对社会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更多的赋能。
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对新时代的企业家提出了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今天的企业家能够走得更远的一批人一定是能够坚守理想、坚守价值观,一定是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代企业家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在新时代,企业家理应肩负更崇高的历史使命,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勇于创新。”争当社会企业家,企业家不仅仅要创造社会财富,还要通过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适逢2018中国公益年会,我真诚的期盼,更多企业家加入到公益行动中,脚踏实地践行公益,承担社会责任,共建美好社会。也祝福一年一度的中国公益年会,汇聚更多有公益理想有担当的人,汇聚更多爱,去温暖社会。
- END -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