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刘志仁:慈善力量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未命名1548033957.png

我认为慈善事业应当明确重点,慈善的宗旨首先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我认为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重点方向,因为农业是四化中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小康的短板,农民是国家最大的弱势群体。所以,如何把慈善的重点放在农村是值得慈善界的同志们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进入新时代,慈善界应当用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方式,使得慈善事业有一个新的进展。

我首先为大家介绍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现状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来,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解决了14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成果。但也应当脱贫攻坚,特别是彻底脱贫还处在一个很严峻的阶段,一句简单的话讲就是“留下的骨头是越来越硬”。我们的困难越来越多,三区三州的贫困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

乡村振兴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中央考虑以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推进我国第二轮的农村改革。1978年底推进首轮农村改革的时候,第一国际形势变化很小,也就是说国外对中国农村改革并不是那么关注,况且当时国外的农产品价格远远高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现在第二轮要推进的农村改革和第一轮农村改革目标大大不同了,第一轮农村改革要解决吃饱的问题,而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要吃健康,吃营养,发生很大变化,老百姓对改革的目标期望是越来越高。我国我国对整个改革的目标也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目标。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和在去年4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上都讲了很多,所以我希望慈善界的同志们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严峻形势,还有着很多矛盾需要解决,希望大家今后把力量能够集中到三农这个领域中来。

把慈善的重点放在农村,把主要着眼点放在三农领域,到底做什么好。过去大多是采取捐钱、捐物为主,今后除了捐钱、捐物以外,更要提供完整的服务方式,也就是把捐钱、捐物和捐智、捐志结合起来,两个zhi,一个是志气的“志”,一个是智慧的“智”。智慧的智,是人才的问题,农村缺乏大量的人才;志气的“志”。农村现在严重人气不足,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一个重大的任务。

我认为今后慈善事业应当着眼在如何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人才。农村人才稀缺,不少农村去了以后是冷冷清清,为什么?人走空了,年轻人走的差不多了。现在要搞乡村振兴没有人不行,没有人才不行。所以去年一年期间里,我们积极向国务院呼吁,积极向各方面呼吁,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要走的快一点,走的太慢不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这当然有农民阶层分化的原因,在城镇化这个方向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农村教育发生了问题。

中国慈善联合会下面有乡村振兴委员会,现在正在推进农村人才的培养,他们用互联网的方式,每个星期讲三次,准备搞五六个月,现在已经对2600多名返乡农民工进行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叫“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这个计划如果能继续下去,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成果。

最后对慈善界提几点希望和建议:

第一,进入了新时代,应当用新思路来对相应新战略。乡村振兴是一个新战略,所以社会各界就应当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紧跟中央的政策,首先企业和慈善界应当是按照总书记讲的“一懂两爱”,就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这方面一定要做得更彻底,如果没有这种感恩的思想,想要做好乡村振兴和和扶贫攻坚恐怕就很难了。

第二,希望企业界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优势和能力选准领域。有的企业没有充分做好这样的准备,搞个三、五年退下来了,能坚持下来的企业都有一个明确的宗旨:和农民结合在一起,充分结合当地的优势。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