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天别的什么事都没干,光看点击量蹭蹭地上去,感觉太新鲜了。”那段时间,为了参加农村妇女电商创业的培训,张桂华还和丈夫“打了一架”。“我在家里干着最累的活儿,照顾老人、家里所有的家务,甚至丈夫工地上所有人的伙食都是我来做。”“我想学着做点事证明自己。为了这次学习机会,我拼了!”
能卖出去,就有希望
她和丈夫曾在福建一家橡胶制品厂打工多年,制作鞋底。2011年,为了照顾正在上学的儿子,夫妻俩决定回到老家。

家里只有一亩田,种些水稻和青菜也只够自家吃,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丈夫买了辆货车,平日里拉货、运沙石、接点小工程来做。尽管她时不时帮丈夫的工程打打下手,有些许收入,但多年来,她仍有颗“不安分”的心。去年年初,“让妈妈回家”农村妇女电商创业培训在雷山县招生,张桂华不顾丈夫反对,当机立断地报了名。也是因为上了课她才知道,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也能卖东西。她隔三岔五地拍摄村里粽叶的生长情况,还让家人拍了自己给糯米染色、用粽叶包粽子的教学视频。“平时打工做一天就有一天工资,弄这个(电商)天天对着手机,也没挣着多少钱。”“520吃粽子”发出后,她的粽叶卖到山东、四川甚至是大西北甘肃,这些地方她从未去过。虽然卖得不算多,还频频遇上包装、快递等难题,但能卖出去,已经给了张桂华希望和信心。上高中的儿子如果周末在家,也会教妈妈使用社交软件、拍视频。这种猪基本不喂饲料,肉质细嫩,瘦肉多肥肉少,是过年时桌上的一道好菜。张桂华相信,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年猪代养农户,解决好包装运输的问题,肯定会有销路。
我们有自己的事业
返乡之后,她和丈夫杨哥一起养殖黑毛猪,第一年就赚了2万。

她不知道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商走出去,更没想过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前只知道生小孩,照顾老人,没有想太多,一天下来就是柴米油盐那几个事。”湖北、湖南、广东,只要杨哥换了新的地方,金丫糯就立刻追随过去。只是后来婆婆不幸患病,女儿也刚出生没多久,夫妻俩才决定返回家乡。为了省钱,夫妻俩亲自盖猪圈,还向村里的养殖户从头学习配种、饲养、接生,大年三十晚上都还在忙活。不仅养的黑毛猪达到上百只,猪圈的面积也翻了好几倍。除了参加培训,她还在当地政府任职,组织村里的活动,带动村民们做基础建设。“现在的女人不可能像以前,(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事业。”她公公常说,“这工作本来就不应该是女人去做的,我真的搞不懂你为什么去做这个事情。”“农村男人的思想观念就是,煮饭和洗衣服就该是女人的工作。因为(做家务)这件事,我们吵了很多架,还差点闹翻了。”她希望通过电商推广更多本地农产品,也希望带动更多村民加入,一同致富。
再怎么难,也比跟小孩分离好多了
“我每天可以送孩子上下学,亲自给他做饭,还能时时关心着父母,最主要的,生活有可观的收入,这让我很幸福。”杨树桢说。2009年以前,杨树桢一直辗转各个城市打工,和丈夫、孩子分散在3个不同的城镇,一年才相聚一次。由于当时还没有手机,打电话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几乎都是有事了才会去打”。她发现很久没见的老大有了很多不良习惯,“吃东西从来不洗手,还总是在路上到处打滚,村里的路上都是泥巴。”杨树桢是个苗家姑娘,四五岁就已经在跟着母亲、姐姐学绣花。苗绣是一门有着千年历史的手工艺,每丝细细的线要找对位置并不容易,普通人绣一天可能也绣不好一个名字。杨树桢刚开始学做衣服的时候,没有老师,只能自己学着做。她从市场买来衣服,一件一件地拆开看,“浪费很多布料,很久才能做出一件自己满意的衣服。”有时候因为制作不够精良,还会遭到顾客和姐妹们的埋怨。“家人看不到钱,(还不如)他们出去打工的钱来得快。”“再怎么困难,也比我跟小孩分离好多了,这样我才能在小孩子身边。”
感情有了,他才跟我们说心里话
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杨树桢和姐妹们一起注册了工作室。“我主要负责销售这块,也会开发些新产品,新绣法。”她们把苗绣材料做成小耳环、胸针、手链等等,不少游客都很喜欢。几年后,“让妈妈回家”项目更是让她的电商生意有了质的飞越。通过互联网,苗绣被更多人看到,也有更多顾客被吸引过来。“以前很多事情还没做心里就害怕了,像站在上台介绍自己,每次下来都要哭了”,杨树桢说,“现在不断接触人,去做培训老师,去介绍产业,都能很自然而然地表达。”刚回家创业时,大儿子还不太听话,有什么事也不愿意说,有时候在学校被人欺负了也不讲。后来,经过长时间的陪伴和关心,“感情有了,他才跟我们说心里话”。大儿子外出打工,隔两三天就主动给妈妈发微信说身边的事,母子俩还会讨论他喜欢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