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想当网红的人多了,但只有她们的理由能说服我!

34.png

“那一天别的什么事都没干,光看点击量蹭蹭地上去,感觉太新鲜了。

没过多久,就陆续有人咨询她粽叶如何买。
通过网店,张桂华开始把家乡的粽叶卖到全国各地。
拍短视频创业的想法是上课学来的。
那段时间,为了参加农村妇女电商创业的培训,张桂华还和丈夫“打了一架”。
“我在家里干着最累的活儿,照顾老人、家里所有的家务,甚至丈夫工地上所有人的伙食都是我来做。
但她的地位却是全家最低。
“我想学着做点事证明自己。为了这次学习机会,我拼了!

能卖出去,就有希望

40岁之前,“打工”是张桂华人生的关键词。
她和丈夫曾在福建一家橡胶制品厂打工多年,制作鞋底。
2011年,为了照顾正在上学的儿子,夫妻俩决定回到老家。
但生活是个问题。

35.png

家里只有一亩田,种些水稻和青菜也只够自家吃,根本挣不到什么钱。

丈夫买了辆货车,平日里拉货、运沙石、接点小工程来做。
张桂华则一直无业。
尽管她时不时帮丈夫的工程打打下手,有些许收入,但多年来,她仍有颗“不安分”的心。
去年年初,“让妈妈回家”农村妇女电商创业培训在雷山县招生,张桂华不顾丈夫反对,当机立断地报了名。
也是因为上了课她才知道,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也能卖东西。
张桂华决定用本地特产粽叶“练练手”。
她隔三岔五地拍摄村里粽叶的生长情况,还让家人拍了自己给糯米染色、用粽叶包粽子的教学视频。
36.png
但丈夫开始并不理解。
“平时打工做一天就有一天工资,弄这个(电商)天天对着手机,也没挣着多少钱。
这番“折腾”,在丈夫眼中只是白费力气。
但关注张桂华的人越来越多了。
“520吃粽子”发出后,她的粽叶卖到山东、四川甚至是大西北甘肃,这些地方她从未去过。
虽然卖得不算多,还频频遇上包装、快递等难题,但能卖出去,已经给了张桂华希望和信心。
丈夫的态度也在悄悄地转变。
他还给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脑,方便家人上网。
上高中的儿子如果周末在家,也会教妈妈使用社交软件、拍视频。
卖粽叶并不是张桂华唯一的想法。
她还想卖年猪。
这种猪基本不喂饲料,肉质细嫩,瘦肉多肥肉少,是过年时桌上的一道好菜。
之前,也有几个外地的亲友来问能不能帮忙收购年猪。
张桂华相信,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年猪代养农户,解决好包装运输的问题,肯定会有销路。

我们有自己的事业

金丫糯的信心也是从自己赚的第一桶金来的。
返乡之后,她和丈夫杨哥一起养殖黑毛猪,第一年就赚了2万。
“原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也可以养家糊口。

37.png

“让妈妈回家”的培训更是打开了金丫糯的眼界。

她不知道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商走出去,更没想过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金丫糯“什么都靠老公”。
“以前只知道生小孩,照顾老人,没有想太多,一天下来就是柴米油盐那几个事。
就连外出打工,也是要跟着杨哥的。
湖北、湖南、广东,只要杨哥换了新的地方,金丫糯就立刻追随过去。
只是后来婆婆不幸患病,女儿也刚出生没多久,夫妻俩才决定返回家乡。
一开始创业也很艰难。
夫妻俩尝试养鸡,试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不是把鸡养死,就是贷不到款。
养殖黑毛猪是他们第三次创业的目标。
38.png
为了省钱,夫妻俩亲自盖猪圈,还向村里的养殖户从头学习配种、饲养、接生,大年三十晚上都还在忙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过去,养猪场的生意越做越大。
不仅养的黑毛猪达到上百只,猪圈的面积也翻了好几倍。
但金丫糯并没有止步于此。
除了参加培训,她还在当地政府任职,组织村里的活动,带动村民们做基础建设。
“现在的女人不可能像以前,(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事业。
39.png
在金丫糯生活的农村,这种想法曾经遇到过不少质疑。
她公公常说,“这工作本来就不应该是女人去做的,我真的搞不懂你为什么去做这个事情。
工作很忙的时候,杨哥也有过不少抱怨。
“农村男人的思想观念就是,煮饭和洗衣服就该是女人的工作。因为(做家务)这件事,我们吵了很多架,还差点闹翻了。
尽管阻力重重,金丫糯还是选择坚持。
“现在,我们两个谁有时间,谁做家务。
自信,是半年培训带给金丫糯最大的改变。
她希望通过电商推广更多本地农产品,也希望带动更多村民加入,一同致富。
谈起未来,她的脸上满是期待的笑容。

再怎么难,也比跟小孩分离好多了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不只有金丫糯。
“我每天可以送孩子上下学,亲自给他做饭,还能时时关心着父母,最主要的,生活有可观的收入,这让我很幸福。”杨树桢说。
40.png
这样的幸福来之不易。
2009年以前,杨树桢一直辗转各个城市打工,和丈夫、孩子分散在3个不同的城镇,一年才相聚一次。
他们也很少打电话。
由于当时还没有手机,打电话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几乎都是有事了才会去打”。
后来,杨树桢怀了老二,不得不回家。
她发现很久没见的老大有了很多不良习惯,“吃东西从来不洗手,还总是在路上到处打滚,村里的路上都是泥巴。
她决心留在家创业。
杨树桢是个苗家姑娘,四五岁就已经在跟着母亲、姐姐学绣花。
苗绣是一门有着千年历史的手工艺,每丝细细的线要找对位置并不容易,普通人绣一天可能也绣不好一个名字。
绣一整件衣服就更不用说了。
杨树桢刚开始学做衣服的时候,没有老师,只能自己学着做。
她从市场买来衣服,一件一件地拆开看,“浪费很多布料,很久才能做出一件自己满意的衣服。
41.png
有时候因为制作不够精良,还会遭到顾客和姐妹们的埋怨。
一个人创业收入也不多。
“家人看不到钱,(还不如)他们出去打工的钱来得快。
虽然家人不是很支持,但杨树桢没有放弃。
她不断磨练自己,技艺越来越好。
“再怎么困难,也比我跟小孩分离好多了,这样我才能在小孩子身边。

感情有了,他才跟我们说心里话

转机出现在2012年。
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杨树桢和姐妹们一起注册了工作室。
“我主要负责销售这块,也会开发些新产品,新绣法。
她们把苗绣材料做成小耳环、胸针、手链等等,不少游客都很喜欢。
2013年,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教会杨树桢开网店。
几年后,“让妈妈回家”项目更是让她的电商生意有了质的飞越。
通过互联网,苗绣被更多人看到,也有更多顾客被吸引过来。
“一条裙子能卖2万多,这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嫁妆。
创业这些年,杨树桢自信了不少。
“以前很多事情还没做心里就害怕了,像站在上台介绍自己,每次下来都要哭了”,杨树桢说,“现在不断接触人,去做培训老师,去介绍产业,都能很自然而然地表达。
改变的不仅仅是杨树桢自己。
刚回家创业时,大儿子还不太听话,有什么事也不愿意说,有时候在学校被人欺负了也不讲。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陪伴和关心,“感情有了,他才跟我们说心里话”。
现在再谈起两个儿子,杨树桢觉得很满足。
大儿子外出打工,隔两三天就主动给妈妈发微信说身边的事,母子俩还会讨论他喜欢的姑娘。
小儿子由妈妈接送上学,还有时间给他做一日三餐。
杨树桢的工作室现在已扩展到10多个人的规模,也为很多和她一样想留在孩子身边的妈妈提供了工作。42.png
44.png
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显示,早在2008年,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已达4700万人。
其中,有“孤独”感受的留守妇女多达63.2%。

45.png46.png

43.png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